出門先查路況,看見紅色路段繞道走,這已經成為很多像韓先生這樣的“有車族”開車的一個習慣。青島智能交通系統上線運行一年多來,分布在市區(qū)的1248個信息采集點每天會采集500萬條交通流數據和1800萬條過車數據,由此延伸出交通誘導、執(zhí)法監(jiān)管、違法查詢等多項功能。
系統開發(fā)商副總工程師劉新說:“一般的話上到一億這個規(guī)模的時候,傳統的數據處理已經很緩慢了。(我們)海信有大數據檢索的平臺,百億規(guī)模去檢索信息的時候,可以達到3秒。”
大數據有力助推青島制造業(yè)的升級。青島(一)輪胎公司的工業(yè)4.0智慧工廠,現代化生產線都是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現場幾乎看不到操作工人,只有準確操控的工業(yè)機器人。
公司副總經理劉炳寶:“我們是通過信息化把人、機、料、工藝、質量、能源進行了互聯互通,產品合格率可以達到99.8%,節(jié)省人員五百多號人。”
青島大數據產業(yè)的發(fā)展,有力推進了大數據在規(guī)劃、城建、公安、應急、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環(huán)保等領域的應用,顯著提高了城市智慧化程度。青島(一)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的一款名叫“數據青島”的手機APP剛剛投用,公司總經理劉偉鵬說,政府數據過去需要跑多個部門才能查到,如今輕點手機就一目了然了。
劉偉鵬:“以前政府的決策者需要一個數據的時候都是通過打電話的方式找到各個部門,再去要這種數據,效率是很低的,準確性是很差的。有了這套平臺之后,實際上通過這種信息化的手段,他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或者手機上就可以準確地獲取到他的這種數據,促進于政府的科學決策。”
目前,青島市正在加快龍頭項目“清華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同步推進信息基礎設施、載體、公共研發(fā)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等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構建“北方數據中心”。
青島市經信委副主任王敬元:“積極地推動三大運營商的數據中心以及惠普的數據中心在青島建立。像和清華大學建的數據研究院,大數據的人才還在培養(yǎng)。”